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篇小说选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篇小说选刊 首页 大论谈 评论家立场 查看内容

小说之道

2013-3-19 21:28| 发布者: 中选刊廖伟| 查看: 13837| 评论: 0|原作者: 谢有顺|来自: 谢有顺新浪博客

摘要: 【谢有顺】很多人可能都同意,中国人普遍有两个情结,一是土地情结,一是历史情结。前者使中国文学产生了大量和自然、故土、行走有关的作品,后者则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人生观——在中国,历史即人生,人生即历史,甚 ...


  把小说视为生命的学问,从义理、考证、辞章这三方面来读解小说,这未尝不是一条新的路径。义理是大道,考证是知识,辞章是情感和艺术的统一,三者兼备,缺一不可。以前小说界多注重小说与现实、小说与人生、小说与存在的关系,但小说若没有那些考证、核实过的知识,没有辞章的讲究,终归不算健全。中国小说界太匮乏学问精神,过度迷信虚构和想象,缺乏实证意识,没有对一种生活的考据,写出来的人生就缺乏实感;而没有文体意识,情感的表达越来越简陋、直接,少了一种隐忍的美,也使当下的小说多半成了这个粗糙时代的合唱;更为致命的是价值观的混乱,无所信,也无人生义理的追求,生存处于晦暗之中,又无追问存在之意义的勇气,小说在德性上就一直匍匐在地,无法张扬一种可以站立起来的价值,精神上萎靡不醒。即便有好的精神,假若没有把这种精神进行实证和考据的能力,它也最多就成为一个写作口号,而根本无法使小说真正被建构成灵魂的容器。
  小说对生命的勘探、考证,借由实证主义的写作精神和自觉的文体意识来落实、表达,这是生命的敞开,也是生命的学问。16
                                              
                                                             2012年10与28日,广州
注释:
① 转引自[法]巴尔扎克:《高老头·前言》,张冠尧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② 胡适:《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传〉序》,见《中国章回小说考证》,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 
③ 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鲁迅全集》,第三卷,第33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④ 金庸:《鹿鼎记》(一),第41页,广州出版社,2009年。
⑤ 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第248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⑥ 曹雪芹、高鹗著,脂砚斋、王希廉点评:《红楼梦》(全二册),第三回,中华书局,2009年。
⑦ [秘鲁]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给青年小说家的信》,第30页,赵德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
⑧ 参见金庸:《神雕侠侣》,第二十六回,第二十七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
⑨ 金庸:《笑傲江湖·后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
⑩ 戴震:《与方希原书》,见《戴震文集》,中华书局,1974年。
11 王阳明:《传习录卷下》,黄修易录,第131页,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6年。
12 金庸:《射雕英雄传》(三),第708—709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
13 钱穆:《中国史学发微》,第88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14 贾平凹:《带灯·后记》(手稿)。
15 汪曾祺:《蒲桥集·自序》,作家出版社,2000年。
16 本文是作者在中山大学的课堂讲课实录,根据一堂课的录音整理、修改而成。整理者为滕斌,特此感谢。
4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相关阅读

Archiver|手机版|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社   闽ICP备10010920号,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216号 ------

GMT+8, 2025-4-3 11:01 , Processed in 0.09892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