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篇小说选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篇小说选刊 首页 大论谈 东评西说 查看内容

叙事姿态与小说家的追求

2013-3-29 10:09| 发布者: 中选刊廖伟| 查看: 4087| 评论: 0|原作者: 何子英

摘要: 叙事姿态与小说家的追求 何子英  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小说叙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姿态,我感到相当的困惑。作为一个职业阅读者,我必须每天阅读大量的小说稿,从中筛选出令人满意的作品,可是现状却常常令人失望,我 ...
叙事姿态与小说家的追求
  何子英
  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小说叙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姿态,我感到相当的困惑。作为一个职业阅读者,我必须每天阅读大量的小说稿,从中筛选出令人满意的作品,可是现状却常常令人失望,我对当下的小说写作状态不免有一丝隐隐的担忧。我想这可能不是杞人忧天。看看当下充斥眼前的大量粗制滥造的小说文本,它们面目模糊、故事重复、思想肤浅苍白、文本粗糙简陋,或者是社会新闻的移植,或者是生活现象的罗列,想象力和虚构能力贫乏,叙事能力低下,缺乏小说应该具有的艺术美感,更谈不上深邃辽阔的思想。这样糟糕的写作状况,被评论家李敬泽批评为“全面地向写实走,就是一窝蜂向着写实扎过去,除了写实不再有其他的艺术志向”。他还指出,这种“写实”甚至称不上“现实主义”。过于“写实”的写作实际上是消费社会里的欲望宣泄,不讲叙事策略和叙事技巧,只剩下了“讲故事”,小说趋向单一化的表达。在这样的叙述语境下,我们需要那种对文学怀有理想和追求的作家,用他们的写作来坚守真正的文学精神,引领时代的写作风尚,扭转过于功利化、欲望化的写作现状。
  令人高兴的是,我从一些年轻作家的写作中看到了这种希望。他们正在崛起,并以他们的写作实践在证明着优秀小说家应该具备的艺术追求和探索精神。“70后”作家赵瑜的中篇小说《我的前半生》就是一个很有特点的文本。在这篇小说中,赵瑜显然有意与当下生活保持了距离,他虚构了一个生活在上世纪30至40年代的人物,人物生活的历史背景正是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时期。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乡村青年赵路结束了他的朴素温暖而充满野趣的乡间生活,失去了父母双亲和青梅竹马的女友,失去了欢乐的家园,从此开始了他半生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在他的流浪生涯中,他先后结识了4个不同身份不同性情的女子,他与她们奇异的感情纠葛贯穿了他的人生,也令他的生命有了丰富的体验和感受,获得了生命的重量和厚度。 赵瑜回避了主流意识形态下的宏大叙事模式,回避了革命史诗式的书写,他不追求宏大与壮阔,目的也不在于控诉那个时代的不幸,或者展览那个时代的痛苦,对于苦难的书写不是刺刀见红式的尖利,他选取了小视角的个人化叙事,他要表达的是那个时代生命个体的真切体验和感受,是个人的疼痛、爱与恨。所以他采取了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视角,摒弃了书写历史人物常用的全知全能式的视角,这样的叙述视角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也增加了故事情节的亲历性和现场感,拉近了叙事者同读者之间的距离。

123下一页
3

路过
1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相关阅读

Archiver|手机版|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社   闽ICP备10010920号,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216号 ------

GMT+8, 2024-11-23 09:11 , Processed in 0.07652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