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篇小说选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没有标签的王棵

2013-4-23 11:52| 发布者: 中选刊廖伟| 查看: 3948| 评论: 0|原作者: 朝 潮

摘要: 【王棵】某个大汗淋漓的下午,我集中读着王棵的一批小说。可能天气的原因,我的反应迟钝得厉害,阅读进程比预想中慢了许多,从下午一直读到次日凌晨。说实话,我一直在适应王棵的看似漫不经心的叙述方式,同时企图找 ...
没有标签的王棵
 朝 潮

    某个大汗淋漓的下午,我集中读着王棵的一批小说。可能天气的原因,我的反应迟钝得厉害,阅读进程比预想中慢了许多,从下午一直读到次日凌晨。说实话,我一直在适应王棵的看似漫不经心的叙述方式,同时企图找到他明显的创作倾向和标签。这是一个错误的动机。王棵似乎在写作之前就在操练或定向于坚实的叙述方式和小说人事的内核,我看到的是一种沉稳、严谨的写作面貌。王棵是部队的人,也许习气染人。 
  导致这个错误的阅读动机,跟我第一次读王棵的小说有关。那是去年给某杂志写一期刊评,王棵被评的那篇小说,其核心通道是人与人之间的文化和环境差异造成的一场心里消耗和比拼。在那篇小说中我注意到一个重要的细节,就是主人公的一只假眼,它在小说环境中起着抵抗作用,是一只象征主义的假眼。我不知道王棵有没有这个用意,但是这个小说先入为主,我主观地把王棵列入“狐狸派”的小说作者行列。狐狸派是我杜撰的,就是重文本技术、写得比较狡猾那一类。这个小说原来的题目我忘了,编辑大概比较尊重我这个读者的意见,结果把他的小说改名为《贵民的假眼》。我觉得这也是个错误的动机。 
  我看到王棵的第二个小说是《米粒儿的天堂》,在它发表之前几个月。我是带着有色镜片来读这个小说的:王棵会用象征。一看到王棵这个名字,我就想到了“狐狸派”。《米粒儿的天堂》没有象征,但设计得比较合身,有轻妙的细节和假象。年幼的米粒儿一直相信爸爸不在家的时候能看到她,能和天堂里的妈妈相合,也相信妈妈能看到她。好的细节就像空气不被注意,又那么必须。小说最后,爸爸再一次出现在对面的楼层上,而且是和H一起;这个高度刚好是小说气氛的理想高度,色调很暖。我个人以为,小说其实可以在这里收笔的,让对面楼里的米粒儿以为爸爸和天堂里的妈妈在一起看着她,在年幼的米粒儿暖暖的假象中结束,可能效果会更好些,留给读者的空间也更多。 
  王棵的《海戒》具备了一个优秀小说的必要因素,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文本的样板,马苟和小四都是相对典型的人物,代表了两种精神状态,固守和进取;值得王棵自傲的是,他笔下的马苟被赋予了切实有效的人性关怀,最突出的细节就是那只鱼皮风筝。小说表面上是在一个特殊环境里展现两个男人之间的生存方向、冲突和情谊,而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个成人童话,具有人和自然对立又并存的终结意义,起码是一次大海情状般的精神探究。这样的写作取向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作家中已经稀罕了。 
  除了小说,我对王棵一无所知。我猜想王棵的敏感是内方向的,擅长在人心海洋里潜游、探访和挖掘。中篇小说《归去》是直接的深入的探访,三个主要人物是从这个城乡人员大迁徙时代概括出来的,他们是代表,也就意味着普遍性,小说落实在世俗观念和精神家园的矛盾和分裂上,或者说广泛意义的活着其实就是妥协和适应,是生存压力中的相互缓解;王棵的小说是对读者精神上的一种缓解。短篇小说《飞鱼》则是借托性的内心探访。《吕氏春秋·遇合》中,讲某人身上有异臭,亲友都不愿和他同居,只得避居海上;海上却有人喜欢某人身上的臭气,昼夜不愿离开他。我不知道这与《飞鱼》里面的“臭”是不是同类项,也许就是特殊环境里人与人的“遇合”。 
12下一页
3

路过
1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Archiver|手机版|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社   闽ICP备10010920号,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216号 ------

GMT+8, 2024-11-24 22:20 , Processed in 0.06330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