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自我突围 现在我们来看看他迄今为止的文学生涯。苏童成名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仍挺立在中国文坛一线。他无疑是新时期文学以来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在他身上集中了几个时代特征:最初以先锋的姿态崛起;成名过程中受益于影视改编;在商业上较为成功,是成熟的市场化的作家;跨越了文学从轰动到低潮的时期并且坚持下来,创作方向上留下了几度自我突围的痕迹。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在1999年编写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中这样介绍苏童:从1987年发表《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受到注意起,他被批评界看成“先锋派”的主将,发表了许多“大胆的充满奇思异想的”作品。1989年以后,他的风格有所变化,从形式退回到故事,写了所谓“妇女生活”的一系列小说,细腻敏锐地重现冰冷的历史,被称为“新历史小说”,是永恒的人性与生命经验在历史空间中的感验、认知与演示。 发表于《收获》1989年第6期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被陈思和认为是“新历史小说”最精致的作品之一。他这样评论该小说的艺术特色:“由‘一夫多妻制’生成的封建家庭内部互相倾轧的人生景象及相应的生存原则,是这篇小说的核心意念。由于整个小说基本上是以颂莲的单一视点来叙事,苏童因而得以施展了他那种非常细腻精微的文字魅力,他极善于捕捉女性身心的微妙感受,在生存景象的透视中融入深邃的人性力量。” 1991年,第五代导演张艺谋把《妻妾成群》搬上银幕,更名为《大红灯笼高高挂》。此后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的还有《红粉》(李少红导演)、《妇女生活》(侯咏导演,更名为《茉莉花开》)等。就在苏童以《罂粟之家》、《妻妾成群》、《红粉》,长篇小说《米》、《我的帝王生涯》等构成他人无法仿制的“新历史小说”序列的同时,一组将在文学史上留下记号的南方“60后”少年身影也在他所虚构的香椿树街上交错呼啸而过。1984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桑园留念》是苏童“香椿街”系列写作的起点。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他以数十个精彩绝伦的中、短篇为这些比儿童更冲动又比大人更残忍的青春少年作传(它们又被称为“少年血”系列,是那个时代的“残酷青春物语”的代名词)。在这个序列中,还包括1993年的长篇小说《城北地带》和1997年的长篇小说《菩萨蛮》。 |
Archiver|手机版|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社 闽ICP备10010920号,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216号 ------
GMT+8, 2025-4-8 04:38 , Processed in 0.08328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