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试验》的点滴 张怡微 “试验”原为“家族试验”,是我近期想要写作的一组家庭群像。世情小说一直是我自己比较喜欢阅读和尝试实践的面向,开始创作《试验》时,我只是想让一些原本不那么亲密的人坐下来吃上一顿看起来很团圆的饭。而“家族试验”中的其他小说也将以这样形式来完成人物命运的枝蔓。 小说出场人物有点多,在两万多字的篇幅来看显得有一点拥挤。且时间跨度大,用自然主义的方式来素描有其笨拙之处。写完以后我自己也有一些保留意见,小说的高潮发生在嗣聪说破家庭隐忧及努力跨越丧女之痛,为了铺陈这一块的戏剧力量,之前用了比较长的篇幅梳理人物,可能也会令小说呈现有些头重脚轻的外观。 我尝试修改至一万五千字的篇幅,逐字逐句斟酌。以这样的方式亮相,要感谢李德南老师鼓励。我喜欢小津安二郎、是枝裕和等日本家庭式解构生活原象的方式,也试图在近期小说中写作一种“也不是开心、也不是不开心”的无奈。如果读者能够感受到这一点,那么也就达到了我写作的主旨。生活本身就很庞杂,不必了解全部真相,大家也能相安无事地生活在一起,彼此不戳穿。有时是因为善良,有时是因为粉饰,总之没有一个导火索,许多隐秘的心理可能也就平安地埋葬了。小说是虚构艺术,也就有了令这些隐秘曝光看看的可能性。我尝试做一个生活逻辑的推理,也就有了这些各有心思的善良人,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 基本上小说整体的构思比较简单,写作也比较平面,需要牵动读者一些生活经验的档案,产生一些微妙的共鸣。化了老妆,演得还不错,几乎就是我这样的学习者可以达到的初级层次了。我有时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一点,但这样需要消耗大量人情世故的写作方式,又是我这样年纪的写作者很难驾驭的挑战。 试验,既是心萍一家面对生活创痛的试验,也是我尝试理解日常人物命运的一种试验。写作时适逢《东京家族》上映,山田洋次向小津安二郎致敬时,也在继承着孤绝的个人对于生命伦理的哲思。在大无奈中找寻生活真意,在大裂伤中找到那么一点点善,点燃你我,其实就是文学、电影抚慰在世忧伤的一种尝试。 感谢编辑及读者宽容。希望你们指正。 |
Archiver|手机版|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社 闽ICP备10010920号,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216号 ------
GMT+8, 2025-2-5 22:01 , Processed in 0.09718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