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篇小说选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篇小说选刊 首页 大论谈 正面对话 查看内容

写作对我来说就是一个一个日子

2013-8-19 10:07| 发布者: 中选刊廖伟| 查看: 4370| 评论: 0|原作者: 新浪读书、毕飞宇

摘要: 【毕飞宇】回顾文学本身没有什么大意思。要回顾的话就回顾生活。十年以来,我的生活是和写小说联系在一起的,非常幸运的是写了这些东西我还能看得见。如果让我做个总结,这十年过得踏踏实实的,过得挺紧张,还有一些 ...
 

   好的人物形象有自己的生命 

  网友:我特别喜欢你写的《玉米》,玉米是你心目中完美的女性形象吗? 

   毕飞宇:很难回答。首先,从生活的角度来讲,所谓完美的女性形象是不存在的。另外我要强调的是,作为一个艺术形象,作家、艺术家创造一个艺术形象,把这个形象通过你的文字创作完美一些,这是可能的。但是这个东西和前面讲的东西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概念。你不能说,我全力以赴去塑造这个人物,这个人物就是我心目当中完美的女性,如果这

 样的话,就出现一个简单的问题。假如一个作家一生当中写一百部作品,从他内心来讲,可能渴望把一百部作品当中每个形象写得完美,哪能有一百种标准,一百种完美?没有,完美只有一个人。变化可能有千万个人,完美只有一个人。

   网友:我觉得玉秀这种性格的人非常常见,玉米这种性格的人是比较稀有。 

   毕飞宇:如果这位朋友说得是对的,应该为我们的处境、说得大一点、为我们的国家感到庆幸。所谓玉米,她是一个人物,同时也连带着那个时代。如果你判断当今这个世界没有玉米了,只说明你很幸福,我也很幸福,果真是这样就太好了。我有点怀疑,对这个朋友良好的愿望,我也愿意和你一起有良好的愿望,但是要真正走出玉米的大环境还要待以时日。玉米这样的人可能冷不丁就冒出来,她未必在农田,他也许就在你的旁边,也许在麦当劳、也许在你卖口红柜台的对面,完全有可能。 

  网友:还是否会写玉家的故事?我特别关心玉米他爹的事情。 

  毕飞宇:估计不会了。

   网友:我对《玉米》中印象最深的是玉米抱着她弟弟到她爹的相好门前那一段落,这是你亲身体味到的吗? 

  毕飞宇:写作为什么好玩,为什么有意思,对我来讲为什么那么迷人,就在这个地方。小说里许多东西,跟你没关系。写作表面来讲你在那写字、打电脑,其实不是。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作家阅读想象力的过程。你想象的东西,就在你的身边,他自己有活动能力,自己有生命,比如像玉米,就是和作家相处,是相处的关系,是交流的关系。有的时候在相处过程中,在你面前行走的时候,他自然而然会做出一些动作。当动作做出来的时候,不仅吓了当事者一跳,也吓了写作者一跳,你问我是不是我想出来的,如果我毕飞宇想出来的,我毕飞宇也做不出那种事出来,是玉米做的,我只是记录下来。我的性格不可能那么复杂,我要塑造那么多人物,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我的精神就是高度分裂的,其实不是这样的。是猜测各种各样人物的可能性、合理性、精彩性、生动性,如果能结合起来,我想一个人就成立了。 

  说到这里,随便说一下作品人物形象的问题,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塑造得好?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写得棒?我会说,如果一个作家写这个人物自己有两条腿两条脚,在作品当中会走路,在我看来这个作品就写得好。如果你塑造一个人物躺在担架上、是一个婴儿,把他背到张三家去,背到李四家去,是作家背过去的,这作品肯定不好。好的作品会在虚拟的生活里面有人物自己的举动、行为、内心的变化、内心的耐力、内心的爆发力。 

   主持人:一般来说,作家的作品跟个人的体验和经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有网友关心这个问题,请谈一下你个人的经历。

    毕飞宇:我非常不愿意谈经历,写东西的时候看一些传记和饱经沧桑的经历,我非常的羡慕,我希望自己也有饱经沧桑的经历,但没有。我的生活特别的日常化、大众化,出生、读小学、读大学,分配以后工作,然后写作,一句话就可以全部概括完了。 

   主持人:实际上有很多童年的记忆,在你的心理留下很深的烙印,这些东西也都在你的作品有所反映,比如你写的苏北农村生活,当时对你童年的记忆有很深刻的影响。 

   毕飞宇:那是的。不仅是童年,少年、青春期、长大成人、结婚以后,每时每刻都有一些事件,一些人物,有一些想法,有一些阅读,乃至于有一些思考在影响着我们。这是很细微,很复杂的东西,确实不停的会有。如果没有这些东西的话,作品就写不起来了。 

  主持人:你有相当一部分的作品都是放在农村的,写农村题材的,像《受伤的猫头鹰》等很多,还有以孩子的视角看世界的《写字》、《地球上的王家庄》。落脚点都在农村,这是不是都折射了你童年的记忆? 

   毕飞宇:选择儿童视角是这样的,我们写作的时候,有几种选择,一种是写实的,一种是变形的,有的时候受篇幅的限制,我们往往会选择变形的写法。变形的写法,你用成人视角就会显得很别扭。成人视角过份变形就会二百五。可如果用儿童视角表达的话,就会生机盎然。包括中国的许多作家、西方的许多作家,用童年视角写作的相当多。 

   主持人:这跟你自己的年龄有没有关系?是不是你做了父亲以后,选择童年视角呢? 

   毕飞宇:这恰恰相反。那些基本是在小孩出生以前写的作品。比如《哺乳期的女人》,有些人误解,以为是我有了孩子以后自己的一些体会。我写《哺乳期的女人》的时候,还没有孩子。 

   主持人:可能人们要推论这是不是你对童年某些缺失的一种折射呢? 

   毕飞宇:不是。 

   要寻找一个作品的原因恐怕是比较难的。写作的人有时候自己也说不好,即使说得好,也不愿意告诉别人。我想这东西还是留给我自己。 

  网友:很想知道你个人对自己几部比较重要的作品,比如《玉米》的玉秀、玉秧和《青衣》的筱燕秋,对于这几个主角你有什么看法?创作灵感从哪来的? 

   毕飞宇:《青衣》的筱燕秋最初的念头是我写短篇的时候连带产生的。涉及一个短篇当中极不重要的东西在我脑袋里顿时当了一下,我把那个“当”的东西抠了出来,最后弄成《青衣》。《玉米》,我在许多地方也说过,在《玉米》这本书的后记里面也说过,当时我听臧天朔的歌“如果你想身体好,就要多吃老玉米”,就这个东西、这首歌让我想起写《玉米》的念头。如果你想身体好,就要多吃老玉米——老玉米跟地里的庄稼玉米是什么关系,庄稼跟女孩是什么关系,叫玉米的女孩跟《玉米》这本书有什么关系,我用我的逻辑是说不清楚的。所有的朋友都知道,每个人脑子都有无逻辑和不逻辑的东西,是很浑沌的,自己找不到的状态下自己成了这样一本小说。

    网友:你对自己的几部作品有期待、有定位吗? 

   毕飞宇:当然有,但不会在这说,那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我自己知道把作品推到哪,我不会向文学宣誓,我愿意把文学、小说变为我的日常生活,像居家过日子一样,我和它一起往前走,随着生活往前走,这样比较好。一个东西到宣誓地步会出问题,不是自己出问题,就是别人出问题。

1234
5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相关阅读

Archiver|手机版|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社   闽ICP备10010920号,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216号 ------

GMT+8, 2025-4-4 23:39 , Processed in 0.06738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