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篇小说选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篇小说选刊 首页 作家在线 作家专栏 查看内容

找寻时代与历史的方位

2014-4-16 16:5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473| 评论: 0|原作者: 郑润良

摘要: 找寻时代与历史的方位 ——看《中篇小说选刊》2014年增刊第一期 郑润良3月末,网上网下自发悼念诗人海子逝世25周年。对这位“诗歌烈士”的缅怀其实更多地并非指向个人,而是指向诗情浓郁的八十年代。作 ...

找寻时代与历史的方位

                              ——看《中篇小说选刊》2014年增刊第一期

        郑润良 

3月末,网上网下自发悼念诗人海子逝世25周年。对这位“诗歌烈士”的缅怀其实更多地并非指向个人,而是指向诗情浓郁的八十年代。作为“诗神”的海子的去世更多被解读为一个浪漫主义时代的终结和一个“物神”时代的到来。这或许是今天的我们,在功利氛围与雾霾气候包围中格外怀念这位诗人的原因。也因此,这种缅怀其实已经包含了我们对于时代的某种比较与判断。

对于作家而言,对于时代与历史方位的判断尤为重要,就像现在全世界都在找马航飞机,首先要判明方位。作家弋舟在创作谈中指出,“一个小说家,必须学会依仗生命本身的蹉跎之感,必须懂得时光才是他唯一可资借助的最为丰满的羽翼。由此,他可以虚拟地给出自己一个来路;由此,他可以虚拟地给出自己一个归途……那种一己的、空洞的、毫无意义并且令人厌恶的无聊书写才有可能被部分地避免。”换而言之,作家应该从切己的经验出发对时代和自身有一个清晰的定位,除此之外的写作都可能堕入无意义的虚构。

《所有路的尽头》因此可以称得上一篇重要的小说,它试图为我们梳理这个时代延至八十年代的一条重要的精神脉流。“我”、邢志平、丁瞳、尹彧都是活在八十年代的人,他们在新的“物神”时代成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患者,其中最严重的当然是坠楼自杀的邢志平。虽然在物质意义上可能混得不错,但在内心中却都自认为失败者、孤独者。他们与繁华时代的距离传达了内心的质疑与困惑。这篇小说与格非的《春尽江南》在主题与人物角色的定位上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

赵瑜《我们的精神生活》也表达了对时代精神生活缺失的一种质问。小说中梁建舟广告官司的逐渐壮大恰恰见证了时代精神生活的日益萎缩。梁建舟的厕所广告从公益广告开始引起关注,得到资本和官方的垂青。当资本进驻以后,梁建舟原有的公益梦想却再也没有立足之地。当他不得不放弃内心的精神追求以功利为驱动时,他恰恰成为人们称羡的时代“成功人士”,这里无疑包含了无尽的讽喻意义。

光盘的《大闸蟹》讲述两只大闸蟹引出的“血案”。鲁新键因为厨师老孙贪污了他的两只大闸蟹,误以为被摊主陈光秀没收。两人争吵中鲁新键受伤。鲁新键的朋友们要求老孙作伪证,老孙心中内疚做不来,老孙老伴为了钱出庭作证。老孙想帮陈减刑,无意中向陈的老婆瓜瓜透露了老伴作伪证的事,结果老伴被瓜瓜告发抓了起来。这一系列情节中耐人寻味的是老孙老伴、鲁新键朋友们、瓜瓜的行事风格。老孙老伴认为作伪证不亏心,当年她儿子考公务员被“潜规则”,这个世界本无公平可言;鲁新键朋友们认为通过伪证可以直达目标;瓜瓜丝毫不考虑老孙的好意以及自己行为给老孙带来的困境。他们的词典中没有老孙式的“内疚”,只有达成个人私利的理直气壮。这种行为方式与时代的功利氛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朱日亮的《永远的秘密》在题材上属于官场小说,但对官员采取的是“平视”的视角,以市长李湖为表现重心,既表现他仕途上渴望建功立业的一面,也表现他为了个人进步委曲周全的一面;既表现他私生活方面谨小慎微的一面,也表现他顶不住诱惑铤而走险的一面。李湖希望叶小虹能够保守相互之间“永远的秘密”,但叶小虹早就承认之所以喜欢他就是因为他是市长。从叶小虹事业野心的勃发,我们不难猜测这个“永远的秘密”不会走多远。

邓宏顺的《画庄稼的高人》塑造了一个睿智机敏的民间艺人形象。李爱农技压七画家、智斗龙一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小说结尾揭示李爱农处处与龙一飞作对实为复仇,这一情节设置与小说前面营造的总体氛围似有不统一之感。

邵一飞的《刑警与毒贩及女人和小孩的一天》是一篇风格独特的小说。小说以刑警刘六柳蹲守、抓捕毒贩为线索,大半篇幅都是刘六柳意识流式的感想和议论。这些感想虽然散乱却都指向当下社会的芜杂、错乱与风气的恶化等现实问题。但在这芜杂错乱的背景中,恰恰是抓捕现场出现了感人的一幕。为了顾及毒贩在儿子心目中的父亲形象,刘六柳与毒贩达成默契,还代他送花给他妻子。这束花无疑是人性之花的象征,指引我们在驳杂的时代氛围中看到光亮。

张庆国的《马厩之夜》在对抗日战争前后的历史情境的书写中强调了女性所承受的传统文化暴力与外来侵略暴力的双重暴力。小说所塑造的陈胖子亦正亦邪的形象也提醒我们不能简单地看待历史人物。

本期新锐出发栏目中张忌的《宁宁》讲述一个渴望爱却终于绝望的风尘女子的故事。小说在细节铺陈上很用心,也体现了作家较好的叙述功底,但整个故事框架有给人落入俗套的感觉。

张敦的《我的文武老师》聚焦乡村教育及其中隐含的暴力问题。在乡村社会,由于平等意识的缺乏,传统文化中“天地君亲师”的暗示,往往使得某些素质不高的教师滥用学生及其家长赋予自己的尊重和权威,体罚学生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方式。小说的“我”之所以千方百计要救醒疯子疯二狗,其潜在的理由在于疯二狗是村中唯一能够对抗喜欢体罚学生的秃朋的人。我之所以迷恋练武,也是秃朋暴力教育的结果。小说所展示的闹剧场景背后应该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专栏作家简介】郑润良,青年文学评论学者,福建某高校教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研究与批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社   闽ICP备10010920号,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216号 ------

GMT+8, 2025-4-3 10:44 , Processed in 0.07486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